《制造業信息化評估體系》簡介(上)
發布日期:2016-03-10 來源:本刊摘編
點擊數:36440
編制GB/T 31131-2014《制造業信息化評估體系》的目的是建立一套科學、有效的制造業信息化評估體系,面向制造企業、區域、行業等評估對象,為制造業信息化發展提供科學、量化、具備良好可操作性的分析和診斷工具。
通過該標準的制定與應用,一方面可以分析評價制造企業信息化水平及信息化實施效果,進而通過對區域(省、市)或行業企業樣本群體的綜合分析,反映當前區域或行業制造業信息化的發展狀況與發展趨勢,從企業、行業或區域的多角度發現信息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為區域、行業制定制造業信息化相關政策和措施提供決策支持,促進制造業信息化的良性健康發展;另一方面,面向企業流程和管理實踐的信息化評估指標體系及相關附錄文件,可以為準備開展制造業信息化評測分析和推進的企業及相關區域或行業管理部門提供指導原則;谠摌藴,可以建立連續的反映制造業信息化發展狀況的數據基礎,建立區域或行業性制造業信息化數據中心,形成對制造業信息化本質規律研究的實證基礎。
GB/T 31131-2014規定了制造業信息化評估體系,明確了評估體系中各指標的具體含義,確定了制造業信息化水平評估體系的實施方法,適用于指導制造業信息化評測工作的規劃、實施以及制造業信息化應用發展狀況分析。
一、總則
1、體系的組成
制造業信息化評估體系包括下列內容:
(1)制造業信息化評估指標體系;
(2)制造業信息化評估指標體系相關指標的說明;
(3)制造業信息化水平評估實施與計算方法。
2、體系應用
制造業信息化評估體系的應用應按照評估指標選擇、企業調查、評估計算的過程進行。針對制造業信息化評估體系的制造企業、區域和行業三類應用對象,進行系統評估。
二、制造業信息化評估指標體系
1、制造業信息化評估指標體系構成
制造業信息化評估體系由相關的四個維度指標組成,即制造業信息化建設、制造業信息化應用水平、制造業信息化效益、制造業信息化環境四個方面,從企業內部、外部兩方面構成了制造業信息化投入—應用—業務融合—企業效益、能力提升的因果數據鏈。以信息化普及度、信息化融合度、信息化效能度和信息化環境四個一級指標進行描述。制造業信息化評估體系的一、二級指標如圖1所示。
2、指標說明
(1)制造業信息化普及度
制造業信息化普及度通過對企業信息化重視程度、信息化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數據的評測,反映制造企業在信息資源和基礎信息技術方面的綜合水平,它由四個二級指標構成,分別為信息化戰略地位、信息化財力投入、信息化人力投入、信息化基礎設施,如表1所示。
①信息化戰略地位
信息化戰略地位反映企業對信息化的重視程度,是企業信息化工作推進的出發點。它由信息化工作最高主管領導的職務、信息化主管部門級別位于企業組織機構的層次和企業信息化管理部門的職能等三級指標構成。
企業信息化管理部門的職能除信息化規劃、信息系統維護、信息化項目管理等一般職能外,也應包含是否涉及組織設計、業務流程重構等職能的考察。
②信息化財力投入
信息化財力投入反映企業對信息化的經濟投入力度,由信息化投入力度、信息化預算的制定情況等三級指標組成:
a、信息化投入力度由連續年度企業信息化平均投入與相關年度企業平均固定資產投資相比進行估算,或由連續年度企業信息化平均投入與相關年度企業平均銷售收入相比進行估算;
b、信息化預算的制定情況可分為單列、分散在各項目中、無三種情況。
③信息化人力投入
信息化人力投入反映企業對信息化的人力資源投入力度,由IT人員占全員比例、信息化培訓費用等三級指標組成并進行估算。
④信息化基礎設施
信息化基礎設施反映企業對信息化硬件的建設狀況和信息化數據資源水平,由百人計算機擁有量、網絡性能水平、工業設備數控化率和數據管理水平等三級指標組成并進行估算:
a、百人計算機擁有量可由計算機(包括工業計算機、臺式PC機、筆記本電腦和服務器等)在用數量與企業的全職在崗職工總數相比進行估算;
b、網絡性能水平可由企業Internet網絡出口帶寬或計算機聯網率等進行估算。其中,計算機聯網率由經常性連入企業內部網的計算機數量與計算機在用數量相比進行估算;
c、工業設備數控化率指數控化生產設備占全部企業生產設備的比例,可只考察主要產品的生產設備。對于流程制造企業,可考察生產過程自動控制率,即企業全部生產過程中實現自動控制(使用工控計算機、PLC等控制方式)的生產過程所占百分率。